日本の頂手です
「年輕時希望自己能工作愈久愈好,但上班族的生涯已看得到盡頭。」邁入中年的上班族,一定和 54 歲、任職顧問業的加藤久仁明一樣,有過同樣的煩惱。既然如此,他開始尋覓真正喜歡的工作,邁出的一步,竟是「收購企業」。
加藤久仁明在企業併購中介網站上,發現一家補習班「東京醫學預科」(プレメディカル東京)因經營後繼無人,以至少 5,000 萬日元(約 270 萬港元)的價格求售。雖是一家只收 10 個學生的補習班,但地點就在麻布一個車站相連的大樓裡,讓他決心頂手。即使仍對未來感到不安,但是「可以影響學生的人生,讓我充滿幹勁」。
這並非單一個案,而是日本上班族在過去幾年興起的新風潮。年度暢銷書「上班族就該用 300 萬日元買公司」銷量突破 13 萬本,作者三戶政和是基金公司日本創生投資的行政總裁。他提倡的「微型併購」(スモール M&A),正好可以將尋找繼承人的小企業,和尋找人生第二春的退休族彼此媒合。
過去投資者偏好將好不容易存下來的資金,投入低風險、具有儲蓄性質的金融商品,但根據日本金融廳的調查顯示,基金的個人投資戶中,46% 都陷入虧損,原因要歸咎於銀行為了賺取手續費,常建議顧客作短期買賣。
「不管是一般投資還是微型併購都有風險,重要的是把風險和所能得到的人生意義放在天平上衡量,思考自己所能承擔的風險範圍,」三戶政和說。日本企業 8 成以上是員工不到 20 人的製造業,但是資訊封閉,使得這些小企業很難成為併購的目標,小公司的經營者為了能安心交易,只能透過熟人尋找買家。
不過微型併購的中介平台愈來愈多,Tranbi(トランビ)就是其中的先驅。社長高橋聰同時也是長野縣貿易公司的第二代社長,因為發現周遭的小公司陸續陷入破產危機,繼設置免費中介平台之後,又成立了 Tranbi。目前每年經手約 120 宗併購,其中 3 成是個人買家,成交價格則從數百萬到 3,000 萬日元不等。高橋聰強調:「買下公司後要轉讓也變簡單了,降低了個人併購的心理障礙。」
https://www.cup.com.hk/2022/09/23/japan-salaryman-to-buy-a-company/
如果你都對餐廳生意頂手有興趣的話,歡迎聯絡我們。